暨阳社区

   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

搜索
查看: 208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江阴蒋家村的木龙、洋龙、武秀才

[复制链接]

七品

Rank: 4

UID
922724
积分
3128
经验
2891 点
金币
2365 枚
注册时间
2017-1-14
最后登录
2024-9-23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24-8-24 08:52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本帖最后由 天之帝子 于 2024-8-24 09:07 编辑

绮山徐氏蒋家村   嘉 平

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 “木龙”和“洋龙”
各位同乡大多见过现代的救火车。但未必都见识过解放前农村里的救火车:木龙和洋龙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有一次凤凰网上,介绍紫禁城怎样防火。说鸦片战争后,西方消防装备开始进入中国。光绪十三年即1881年后,清政府购置了洋车式水龙,简称“洋龙”,装有轮盘推动,用人工腕力出水;后发展至马达发动出水,有了现代的救火车。
木龙.jpg
古代救火灾用的木制水龙1
木龙1.jpg
古代救火灾用的木制水龙2
木龙3.jpg
古代救火灾用的木制水龙3
洋龙.png
清末民初救火灾用的铁制水龙又称洋龙
洋龙3.png
古代救火灾用的水龙救火原理图
说来也巧,上面两种救火水龙,我们江阴市长山镇沿江蒋家村以前就有。在解放前后,一部木龙、一部洋龙,都存放在村民刘永明和永毅一排宅院西头,那間狭长屋子里。屋里还放着出殡的仪绳、仪杠(棒)等用具,但还有一顶新娘子坐的,不很鲜艳的轿子。屋主是在牌楼头开茶馆店、兼卖蝴蝶风筝的一位老人,瘦瘦的,我们叫他老舅公。他住在茶馆店里,这间老屋就让给村上公用了。
蒋家村的木制水龙,上面架着一根又长又粗的结实木杠,两头各有一帮人上下揿压。木龙平底,没有轮子,每次出动,都要好几个村民救火队员磕磕碰碰地扛着奔赴火场,相当累人。由于木制结构,不够致密,出水不畅,喷水不远。但在当时,已经非常了不起啦。农村凋敝,不是每个村子都买得起的;梅家村、徐家村、沈家埭就没有。一旦发生火情,受灾百姓心急如焚,真是望眼欲穿啊。
后来,村上又有了第二部水龙。鸟枪换炮,这是一部洋龙,令人弹眼落睛。我想凭村上实力,不见得买得起。估计除了大家公摊、有钱人多捐点之外,很可能天主堂资助了不少。这部洋龙,竟然是铜制的,稀奇!下面四个金属轮盘,或许是铁的。众人推着它奔赴救火现场,比木龙爽快多了。洋龙上面固定一架铜钟,一路奔袭,一路警钟,金属轮子哐啷有声;更有人一路敲响警锣,让人格外惊悚惶恐。洋龙轮台上方一边,有个较低的金属进水管口,由皮管伸进盛水的大笆斗。大人小孩,用面盆木桶,不断舀起河水,传递到笆斗里,供洋龙吃饱喝足。洋龙两端是铜制把手,工字型的,两边都有好几个人一同揿按。中间两个唧筒,一高一低,光滑致密。无论哪头施压,都有水流涌出,通过右边金属出水口,连接长长的皮管,直通火场的喷水枪口。救火老大登上断壁残垣和着火的屋架,双手紧握枪头,时进时退,水柱喷射,又急又远。当然还有一帮人托举着重重的皮管。水到之处,顿时火尽烟灭,化险为夷。只要蒋家村的双龙并驱,开到火场,灾民就像见到了菩萨,看到了希望。 我小时候也奔赴火场,勇敢地按过杠杆、端过水,亲眼目睹村上元福、巧福、顺庆、凤才、元才等众多壮士,前赴后继、奋勇灭火的英雄壮举。

“议滩”和“议龙”
几年前一次回乡,住表弟金文家。他对我说,你万友娘舅当村长的时候,在他家开两过次会,一次叫“议滩”,一次叫“议龙”。
“议滩”,是每年冬季,江堤外,滩涂上,大拇指粗、三四米高的芦苇成熟了,得商议各家劳力怎么出工,下滩收割;挑到村上,又如何按人头多少,合理分配,家家有份等方案。所以每年冬天,每家门前的場头上,都有一个大半间屋子大的圆锥形芦苇堆,高过屋檐,几近屋顶,解决了村民好几个月的柴火问题,也提供了小朋友冬天捉迷藏的好去处。这是老天爷对江边村民的格外眷顾吧。
“议龙”,就是讨论救火的事项。到了年脚下,召集青壮年村民开会。总结一年来,村上出动了几次救火行动。哪次效率高,哪次损失大,下回怎么改进;见义勇为出来救火,是每个男人的职责。大家个个上场,奋勇当先。好的,该当表扬;若是哪个某一次没来参加,或者哪一回延宕误事,就罚他一斤到两斤洋油钱。洋油就是火油煤油。因为夜里洋龙奔赴火场,道路坎坷,需要一路点火油灯照明。当时家家贫困,不少人家,夜里是不舍得点灯的。一斤洋油钱,也是不小开支。这样赏罚分明,训炼出一支救人水火、急公好义、勇于担当的民间消防队伍;蒋家村双龙救火队名闻遐迩,备受附近村庄百姓的称赞。有一回新年里,我看到火灾被救的村庄百姓,特地抬着年糕和糯米团子,来祭拜我村的木龙和洋龙,还请人来调龙灯、舞狮子,表达他们不尽的感恩和敬重之情。

救火队与武秀才
看官要问,武秀才是谁?他与救火队有啥关系?
我村武秀才,大名徐国樑,是绮山徐氏第二十三世裔孙。据族谱2023年5月新版记载,他乃“锦芳公长子。谱名正福,庠名国樑,武庠生。同治七年戊辰八月二十八日生,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九月卒,享年六十七,葬堂前鿍头上。”
庠,音详,即庠序,指古代的学校。明清时期,州县学府被称为邑庠;学生称为邑庠生或茂才。秀才也自称庠生或生员;若通过岁试后进入县儒学读书,也被称为庠生。这位武秀才是我家的东隔壁的紧邻。他生于1868年,卒于1934年,葬在堂屋菜园前的横田岸边上的田地里。横田岸,是村东人家去牌楼头上街的必经之路。
穷乡僻壤,读书人不多,秀才举人更是凤毛麟角。蒋家村一半人姓徐,徐家出了一个秀才,当然格外自豪。科举分文武两类,文举尽人皆知;武科举也不简单,要考三场。一试为射马、步箭,就是考骑射和步射;必须几次中靶。二试为技勇,包括拉弓、舞刀、掇石三项,都是测试臂力的。拉弓分八力、十力、十二力(80斤、100斤、120斤)三等,弓必须三次开满。所舞关刀的重量也同上述三等,还必须前胸后背舞花。掇(音多)石的石头,呈圆锥形,头尖,须用三个手指掇起。有的举石锁,分为为200斤、250斤、300斤三等,必须去地一尺,提至上膝或上胸。第三场考兵法,这项倒是相对宽松,有的默写一篇《武经》即可。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,西方火器传入,战争由冷兵器转向热兵器,加以考试与行军布阵策略关系无多,朝廷宣布武举废止。
余生也晚,尽管我家与秀才相邻,祖父与秀才同辈,而且因我家子女增多,还买下了他家一间老屋。但我出生时,秀才先生已作古五年,留下他夫人“秀才老亲娘”,还有他练功夫的各种器材,以及关于他的各种奇闻轶事。
有一回,武秀才从南京赶考回乡。出了东门外,来到九里亭。暮色苍茫,天色已晚。一个剪径强盗却早已埋伏在矮墙边上。秀才刚刚落坐,不料一个铁丝圈套住他的头颈,还通过竹竿的另一头,被强盗越抽越紧,透不过气来。好个武秀才,岂是吃素的!只见他屏住气,手指扣住颈部的铁丝,一个鹞子翻身,将铁丝圈倒扣在强盗的头颈,越勒越紧,强盗瘫倒在地大喊饶命。国樑秀才勾起中指,只给了那强盗一个“勒部头”,说:“你要是能够活过三天,就算你命大!”说完头也不回,向石牌蒋家村老家,大步而去。
听说有一次,武秀才在蒲鞋桥遇到了日本浪人,硬是把日本人逼退了回去。或问,江阴那时日本人有吗?告诉你,日本江洋大盗,明代就来江阴,倭寇早就臭名昭著了!算算国樑秀才,逝世于1934年,那前后,日本人侵犯我东北,上海爆发淞沪抗战,热河告急,全国一片抗日呼声。家父就在1932年赴上海报名参加十九路军学生队的。日本强盗门槛贼精,江阴要塞出现日本人,一点都不奇怪。老人们应该记得,当年我国各个村庄许多要道隘口的屋墙上,总有满墙蓝色的仁丹广告,这就是日寇充满暗号的秘密路线图,我们不懂啊!
还有一次,武秀才为了帮一个穷小子成家,毅然同小伙们一道到棠棣桥去抢亲。按风俗,死了男人的寡妇,穷人是可以去把她抢来结亲的。那天寡妇抢到了,那帮村里人也追上来了。秀才来到了牌楼头西边的棠棣桥上。他手拿一根长竹竿,独自立在桥中央。对着那帮人,他“当阳桥上一声吼”,大喝一声“我倒要看看你们,哪个敢过来,我把你们一个个戳在河心里!” 那村里人一看是武秀才,完全被他的气势镇住了,一个个都溜了回去。这样的故事,还有好多。
记得小时候,在我家场头两棵大枣树的荫头下,放着石担、石锁、头尖的掇石、插手的砂石缸、悬挂着的皮沙袋等等练武器材。我也试着用小拳头在皮沙袋上试打过,必须几十上百下的连续击打,皮沙袋才有微微的动感;这些武术器材,都是可敬的前辈国樑秀才留下的文物、村上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我晓得西隔壁厥扬公公练过石担;我也知道我祖父练过石锁,他的脚板就被抛来的石锁滚伤过,晚年走起路来右脚一提一提的;我还亲眼看到中青年村民们,在枣树下练石担、抛石锁、击打皮沙袋。西隔壁志强弟对我说,他收藏过拳头击打石球的石槽,这石槽也是武秀才的遗珍。志强弟年轻时打得拳头都起了厚厚的老茧;他能甩起石锁,停在拳头上,老茧把拳头的棱角都练平了。在武秀才徐国樑的感召下,两三代的村民们赓续先辈的尚武精神、豪爽气概,形成见义勇为、急公好义、勇于担当的村风良俗。我没来得及考证蒋家村救火队是否成立于秀才在世的年代。但可以肯定,武秀才的言传身教,肯定为村民救火队的壮举,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,和强健的体能。可以说,没有武秀才国樑先生对村民的直接教育引导,以及他对后人的深远影响,就不会有蒋家村救火队的卓著功绩,就没有持续几代人优良的村风民俗精神文化的传承。
沧海桑田,四五百年一瞬間。约在明代中期,绮山徐氏十一世沾公,带领部分族人,从江阴昭闻乡北湖西埭迁来江边长山蒋家村,开枝散叶,已经繁衍到第三十世。村民见证了长江芦滩变作良田的奇迹,又亲历了滨江渔村演变为城东开发区的现代巨变;蒋家村融入石牌社区一至四村。虽然旧貌不再,实体不存,但人们已经迈进了现代化,却又常萦回梦里找回她旧时的身影,寄托着深深的怀念。但是我想,江阴长山蒋家村的传统精神风貌,她宝贵的文化遗产,必将在新时期代代传承,百世流芳。
2023-8-19初稿
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WWW.12377.CN
无锡市不良内容举报
https://wx.js12377.cn:8700/
江苏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
信箱:js12377@jschina.com.cn
举报电话:(025)84412377

公安部备案号:苏公网安备32028102000061号

广告服务|争议投诉|移动客户端下载|手机触屏版|暨阳网

GMT+8, 2024-9-25 23:19 , Processed in 0.043232 second(s), 7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工信部备案号:苏ICP备05002812号-1 *暨阳社区电子服务用户协议

版权所有:江阴市暨阳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法律顾问:江苏春申律师事务所—邵伟洪律师

返回顶部